首页 > 问答正文

试管婴儿毕业是指过了什么阶段的时候?

2023-12-23 10:59:12·1 回复· 浏览
问题补充:
我和老公结婚三年都没有怀孕,之前想着双方都还比较年轻,不用那么着急,但是几年过去了身边的朋友陆续都结婚生娃了,我们还是扛不住压力,就去医院做了咨询,医生说经过检查我老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我的卵巢amh值只有1.3,属于早衰,建议我们尽快做试管,否则可能永远怀不上了,所以我们也赶快开始了试管,幸运的是我前期的促排效果还不错,也顺利进入到了移植的阶段,目前刚移植完10天,我听很多人都在说试管也有毕业,只要毕业了就说明没什么问题了,所以我想问问大概是指什么时候呢,不知道是不是只要移植了就算,我现在每天就害怕
最佳回复:
回复医生在线
王滟

王滟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擅长计划生育、生殖内分泌的诊治和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的治疗、不孕不育及相关宫腹腔镜手术、生殖道畸形诊治及围绝经期管理。

  试管婴儿毕业的时间是根据检查结果来看的。试管婴儿毕业就是指移植成功后宝宝顺利成活没有发育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在第二次B超检查有胎心且没有发育问题时即可毕业,但是如果检查出有问题,或者是高龄试管患者就需要等到第三次B超也就是NT后才能毕业。

  试管技术的发展为很多不孕不育的家庭带去了希望,但是试管的成功率也并不是100%的,据数据统计目前的成功率只能达到50%左右,即使移植成功也会有失败的可能,但是一些患者认为只要移植后查出怀孕试管就算是成功毕业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真正的毕业分以下两种情况。

  1.二超过后:一般试管移植后42天就会做二次B超,这次检查主要是为了确认胎儿是否有胎心,而且会对于宫外孕、积液、肿瘤等进行筛查,确保子宫环境对宝宝发育没有阻碍,没问题就可以毕业了;

  2.三超过后:如果是一些高龄试管患者,或者本身存在一些疾病,那么二超之后还是不能毕业的,需要等到第三次B超也就是NT检查胎儿的颈部透明层,确保宝宝没有发育问题才能毕业。但是在检查时有的孕妇会检查出胎儿的发育问题或者是自身疾病就不能毕业。

  试管移植后可能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能早日毕业,但是怀孕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而且孕早期是风险期,即使做了两次B超也不能代表宝宝发育没有风险,尤其是对于试管移植的孕妇,更需要注意,所以即使做了二次B超没有问题也要注意及时产检,并且避免同房等等。

此回答由提问者 2023-12-23 10:59:12 推荐为最佳回答。 6
相关推荐
文章
问答
  • 婚前人流,婚后试管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
    婚前人流,婚后试管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

    试管婴儿技术的原理,是将女方的卵子和男方的精子分别取出体外,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授精,经过三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初期的胚胎,再通过导管直接移植回女方的子宫,来帮助女性怀孕。

    2025-04-29·882人浏览
  • 头胎人流不孕率是多少
    头胎人流不孕率是多少

    头胎人流的不孕率没有准确的一个数据统计,但是一般情况下建议头胎尽量不要进行人流

    2025-04-29·805人浏览
  • 有子宫肌瘤可以顺产吗?
    有子宫肌瘤可以顺产吗?

    如果子宫肌瘤较小,患者可以顺产但是具体要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以及对产道的影响来判断。子宫肌瘤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尤其现在二胎开放,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较为常见。

    2025-04-22·817人浏览
  • 请问排卵期体重会增加吗?
    请问排卵期体重会增加吗?

    研究表明,女性月经周期中排卵期饭量最低,且在排卵期只有雌激素升高,不会导致明显水钠猪留所以不会引起体重增加。

    2025-04-22·997人浏览
  • 什么原因,会造成子宫内膜薄呢?
    什么原因,会造成子宫内膜薄呢?

    原因的话还是蛮多的。像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排卵障碍等,还有就是宫腔的手术操作。此外,吸烟、喝酒、体重过轻等,也与子宫内膜变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25-04-10·787人浏览
  • 试管婴儿的成绩和哪些因素有关?
    试管婴儿的成绩和哪些因素有关?

    胚胎质量差其实是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胚胎质量涉及的面很多,可能是女方问题,也可能是男方问题。

    2025-04-10·855人浏览
  • 不孕症和难孕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不孕症和难孕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增加,不孕症和难孕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截止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育龄期夫妇的不孕不育率比例攀升至约12%-18%。

    2025-04-01·951人浏览
  • 胎停以后的免疫检查,都在检查什么?
    胎停以后的免疫检查,都在检查什么?

    核抗原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标准抗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血沉、补体、免疫球蛋白等。

    2025-04-01·767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