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正文

33岁女人结扎六年了不复通能做第三代试管婴儿生孩子吗?

2023-12-23 10:53:25·1 回复· 浏览
问题补充:
我结婚是在2021年,然后在2012年9月份剖腹产一男孩,手术过程中一并做了双侧输卵管结扎,当时想着有着一个宝宝就是可以的。不过现在我们夫妻还是想再生一个孩子。我问过一些人都说即使复通怀孕的可能性都不会太大,所以我不打算做复通了,想去直接做试管婴儿,请问这种情况能做第三代试管婴儿生孩子不?
最佳回复:
回复医生在线
王滟

王滟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擅长计划生育、生殖内分泌的诊治和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的治疗、不孕不育及相关宫腹腔镜手术、生殖道畸形诊治及围绝经期管理。

  对于一些做了输卵管结扎的女性来说,想要再次自然怀孕是尤为困难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随着生殖辅助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结扎不复通的情况下也能做试管婴儿生孩子。所以33岁女人结扎六年了还是可以做第三代试管的,只不过试管婴儿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必须是合法夫妻,有结婚证,身份证以及试管适应症才能做。

  结扎不复通能不能做试管婴儿:

  结扎输卵管是因为女性不想生更多的孩子,现在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不提倡结扎,对于已经结扎多年的女性想要再次生育孩子,可以做复通尝试怀孕,只不过成功率有所降低。如果不做复通能不能做试管婴儿,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信息了解。

  1.女人在结扎后想要再次生宝宝的话,可以选择二代试管婴儿;

  2.只不过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必须提供想要的证件,比如合法的结婚证、身份证、相关检查报告;

  3.此外,做试管婴儿并不是百分百成功的,最终的成功率也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4.不仅受子宫环境影响,还受患者的年龄影响,33岁以内的试管成功率40%-60%左右,超过35的患者试管成功率有所下降。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确定的是女人结扎后不复通依然能做第三代试管婴儿生孩子,能不能做试管和结扎的时间没有关系,不过做第三代试管成功率和女性的年龄是息息相关的。决定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因素很多,30以下的患者做试管成功率稍高些,年龄越大试管成功率越低,如果女方年龄在40-42岁,成功率不到20%,当然影响试管成功率的因素还有子宫环境以及精子质量等方面,所以结扎不复通能做试管婴儿,至于能不能一次成功是说不准的。

此回答由提问者 2023-12-23 10:53:25 推荐为最佳回答。 6
相关推荐
文章
问答
  • 婚前人流,婚后试管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
    婚前人流,婚后试管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

    试管婴儿技术的原理,是将女方的卵子和男方的精子分别取出体外,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授精,经过三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初期的胚胎,再通过导管直接移植回女方的子宫,来帮助女性怀孕。

    2025-04-29·882人浏览
  • 头胎人流不孕率是多少
    头胎人流不孕率是多少

    头胎人流的不孕率没有准确的一个数据统计,但是一般情况下建议头胎尽量不要进行人流

    2025-04-29·805人浏览
  • 有子宫肌瘤可以顺产吗?
    有子宫肌瘤可以顺产吗?

    如果子宫肌瘤较小,患者可以顺产但是具体要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以及对产道的影响来判断。子宫肌瘤为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尤其现在二胎开放,子宫肌瘤合并妊娠较为常见。

    2025-04-22·817人浏览
  • 请问排卵期体重会增加吗?
    请问排卵期体重会增加吗?

    研究表明,女性月经周期中排卵期饭量最低,且在排卵期只有雌激素升高,不会导致明显水钠猪留所以不会引起体重增加。

    2025-04-22·997人浏览
  • 什么原因,会造成子宫内膜薄呢?
    什么原因,会造成子宫内膜薄呢?

    原因的话还是蛮多的。像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排卵障碍等,还有就是宫腔的手术操作。此外,吸烟、喝酒、体重过轻等,也与子宫内膜变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25-04-10·787人浏览
  • 试管婴儿的成绩和哪些因素有关?
    试管婴儿的成绩和哪些因素有关?

    胚胎质量差其实是个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因为胚胎质量涉及的面很多,可能是女方问题,也可能是男方问题。

    2025-04-10·855人浏览
  • 不孕症和难孕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不孕症和难孕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增加,不孕症和难孕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截止目前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育龄期夫妇的不孕不育率比例攀升至约12%-18%。

    2025-04-01·951人浏览
  • 胎停以后的免疫检查,都在检查什么?
    胎停以后的免疫检查,都在检查什么?

    核抗原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标准抗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血沉、补体、免疫球蛋白等。

    2025-04-01·767人浏览